培训/课程
联系方式
洛阳心理咨询,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,婚姻心理咨询-洛阳心理咨询研究会

电话:
0379-64680095(接听时间8:30-18:00)
地址:
涧西区天津路联盟路口文兴现代城11楼A01室
公交:
市内乘11、21、25、29、31、35、46、70路公交直达

洛阳心理咨询,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,婚姻心理咨询-洛阳心理咨询研究会
常见问题
当前位置:常见问题

成长分享 | 空山新雨后(二)

作者:洛阳青少年心理咨询 发布时间:2019-05-28 浏览次数:7585

打印 收藏 关闭
字体【
视力保护色

微信图片_20180912095251.jpg

1560131046124796.gif

空山新雨后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——代际创伤的传递与疗愈


【摘要】在学习和体验意象对话的过程中,对自己的个人成长有特别大的帮助。一步一步不断的探索自己,能够快速、精准的发现并处理困扰自己的问题,找到自己的核心情结,看清楚代际创伤是如何传递的,并有了明确的疗愈途径和方法,身心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自由。

【关键词】核心情结;代际创伤;疗愈

image.png

开始专注学习意象对话到现在,已经将近有一年多的时间了,尤其近7个多月以来一直持续不断的在做深度体验。

…………

【详见上周文章:成长分享 | 空山新雨后(一)

    ………………


2

对自己性别身份的不认同

在过往的意象体验中,出现很多次的“大力士形象”,“威武的关公”,“鲁智深”,“孙悟空”,“高大英俊的男性背影”等,动物意象中也感受到雄性居多。似乎“子人格”中,几乎很少有女性形象。

在近期一次画曼陀罗绘画的意象过程中,从构图、选色以及落笔的那一刻,我忽然强烈的感受到自己内心深处的“男性认同”,只认为自己是“男性”,而不认为自己是女性身份的这个事实。因为,无论想象什么样的人物画面,或者没有性别之分的图形,我都自动认同为男性。再仔细想想自己从小到大的思维以及行为模式,似乎无形都是责任感强大的“顶门户”的男性模式占主导,从而导致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角色混乱,定位不清。

image.png


3

代际创伤的传承

这种“被遗弃感”,这种“身份不认同感”是从何而来的?

当我在意象中强烈的意识到自己总是被遗弃,那种痛不欲生的感觉时,心中马上就会有强烈的道德谴责感出来,会有这样的声音劈头盖脸迎面扑来:你怎么能有这样的感觉?你不是有亲生父母吗?他们很关心你、很爱你的啊,你怎么能这样说?你不忠,你不孝,你大逆不道………..

所以,在意识层面,我是绝对不能接纳这样的事实的。可是,在意象中,那些***原始的语言,那些***真实的画面呈现,就是在反映***真实存在的“心理现实”。这就是我生命的底色,那些莫名的种种沉重苍凉、冰山雪地、渺无人烟、悲观厌世,以及各种“消极情绪”的聚合体,时时刻刻就是在内心深处存在着。当我不能去接纳,无法去面对的时候,这种“***”就耗掉了无穷的能量,想要去逃避,去掩盖这种内心中***真的存在。


image.png

现在我开始去面对这些似乎是“与生俱来”的“代际创伤”:

我妈妈年幼的时候,因为战乱、饥荒成了孤儿,和她相依为命的哥哥一起逃荒要饭流浪到我外婆家,因为外公外婆无生育,并且已经收养了一个儿子了,所以好心的他们只能把我妈妈留下,而让哥哥继续去流浪。我猜想这可能会造成以下两点:1、已经被父母遗弃成孤儿的妈妈,再一次的感受到,她遗弃了哥哥。2、她会想,如果她是个男孩,就会和哥哥一起,继续流浪谋生,而不是被别人收养,寄人篱下,同时也被新家里早来的新哥哥所排挤。等等。

而这两个深深的烙印,影响了她一生的历程。无时无刻不在的恐惧、焦虑、没有安全感、低人一等、不被公正对待、不相信、靠自己、讨好别人、敏感多疑、四处为敌、保卫自己,以及当牛做马,倾其所有,报恩不尽,等等等等,这些我“生而俱来”无形中感受到的种种复杂情绪,就像空气,就像土壤,就是这种氛围,让我“与生具有”,并且似乎又是“冥冥注定”般的传承下去。


微信图片_20190610094424.jpg

      我的出生显然带有这些烙印。生下来不仅自己体弱,哭闹难带,还让母亲多病,“腊月十五,命硬克母”,认了很多个“老干娘”,也包括外婆家门口的老石碾盘,老松柏树等,还有小时候被起的外号名叫“rang”。并且***重要的是,五岁半上小学前,大多时间被寄养在外婆家的那个“地扎窑院”里。这种潜意识里的“被遗弃感”,是我不能去面对的,可能连父母们也绝对不会想到,我会有这样的“创伤”。这种难以弥补,难以述说的伤痛,只有自己的潜意识知道,它在痛,它在承受,它在表达。在过往,它也曾经通过很多越睡越累“午夜梦回”的梦境来表达,但我不能理解,一直到现在,通过学习意象对话,才知道,它是又通过这些意象画面,继续持续不停的、多角度耐心呈现,才能使我看到,理解,接纳,陪伴,转化。

image.png

    另一点,对自己性别身份的不认同,也造就了母亲个性强势的那一面。需要靠自己不停的奋争,几乎“与所有人为敌”,付出自己全部的努力,才能在新的家庭中安身立命,并且长大成人后也确实***出众,这其间的艰辛可想而知。而后结婚来到父亲家,情况更甚,父亲5岁时没了爷爷,弟兄5个,他是***小,几乎也是“被寄养”在他的这个“大家族”中,懂事听话没脾气,处处软弱被欺负,分家时被赶出大院,到隔壁小院中,只有一小间屋不避雨的破房子。所以更需要妈妈里里外外“一肩挑”,让她对自己的“男性认同”更加强化。

image.png


而我这个姗姗来迟,他们期待中需要用来“顶门户”的女儿,多么的让他们失望啊(我出生时,不知自己确切年龄的妈妈将近30岁,爸爸也30多岁了)。当时的交通不发达,与我外婆家的距离又很远,需要步行一天才能到达,爸妈各自有工作,所以当我被送到外婆家寄养,像盼星星盼月亮般的渴望被经常“看望”,是多么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啊。

为什么印象中只对5岁以后有记忆呢?因为5岁后被接回来,回到自己村里上小学了。比我小5岁的弟弟也在这个在我看来是“全新的家”里了。我无形中开始重复着妈妈的命运,也像她一样,为了在这个新家里安身立命,需要不停的“战斗”,努力付出,去证明自己,我才应该是你们家“顶门户”的。

所以,当“清明节”到来,我这身份不清,角色混乱之人,先去哪儿上坟?该到哪儿上坟?现实生活又像一记重拳,打在脸上,痛在心里。

同时,近期在给小组成员带意象,处理她与儿子关系的过程中,又深刻发现:这样的“创伤”,在我和儿子之间,又是这样“一模一样”在复制着。因为在怀孕早期就已经知道了“是儿子”,而我心里是特别期望“女儿”的,所以满心的“不喜欢”、“不接纳”,或者说在自己深层的“潜意识”里,已经把他“遗弃”了。同样,儿子生来体弱多病,哭闹难带,磨的“娘要跳井”,估计真真是我小时候的“翻版”吧。

image.png


4、……

5、……

6、……

7、……

(未完待续)


1560131292689025.gif

微信图片_20190610094630.jpg

image.png

文章内容来源于洛阳心理咨询师:http://www.lyxlzxyjh.com/

本文是【http://www.lyxlzxyjh.com 洛阳心理咨询,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,婚姻心理咨询-洛阳心理咨询研究会】原创,转载时请务必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出处

地 址:http://lyxlzxyjh.com/home-articleinfo-fid-8-id-814.html